最近,网络上曝出一些令人震惊的照片,似乎俄罗斯空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引入了新型武器——R-77M空空导弹。这款导弹是R-77的升级版,曾用名AA-12 Adder,现在性能大幅提升。从照片上看七界策略,苏-35战斗机的发动机进气道下方挂着两枚R-77M导弹,而旁边还摆着标准版的R-77-1作对比。新型导弹的外观略有变化,尾翼的设计更加紧凑,整体看上去现代感十足。虽然俄罗斯并没有公开宣布这一进展,但从这些图像和残骸分析来看,R-77M显然已经在实战中投入使用,时间大约是在2025年7月,恰逢冲突的关键时期。
实际上,R-77M的研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苏联时期。那时,苏联希望能够开发出一种能够与美国的AIM-120 AMRAAM对抗的空空导弹。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陷入困境,导致这一项目只生产了少量的出口版。直到2010年代,俄罗斯才开始认真对R-77进行升级,代号Izdeliye 180。新型导弹采用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第一脉冲推动导弹飞行至远距离,第二脉冲则在末段提供加速,从而提高了命中率。据称,R-77M的射程可达到190公里,甚至接近200公里,这一数据是在高空、以1.5马赫的速度迎头攻击目标时测试的。不过,实际战场上,射程可能会有所折扣,因为中国和美国的测试标准要比俄罗斯的标准严格。然而,即便如此,R-77M的射程依然比老款R-77的110公里要强得多。
展开剩余76%导弹配备的是主动相控阵雷达(AESA),可以在飞行的最后阶段自主搜索和锁定目标,无需依赖发射飞机的持续照射。并且,R-77M还具备数据链功能,能够在飞行途中修正导弹的轨迹,增强了抗干扰能力。俄罗斯方面宣称,这款导弹特别针对隐身战斗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尾翼从栅格式改为梯形设计七界策略,减小了阻力,并且使得导弹能够更加容易地装进苏-57战斗机的弹舱。苏-57是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早期的导弹兼容性问题在R-77M上得到了有效解决。尽管生产上有一些困难,特别是相控阵雷达技术上的瓶颈,但维姆佩尔设计局仍然负责导弹的生产,并且为了避免供应链断裂,早期依赖的乌克兰工厂已转移到俄罗斯本土。
R-77M和中国的霹雳-15(PL-15)被拿来进行对比也是十分自然的事。霹雳-15是中国空军的中远程主力空空导弹,测试始于2011年,正式服役大约在2015至2017年之间。这款导弹同样采用了双脉冲发动机,射程国内版可达到200至300公里,出口版PL-15E的射程为145公里。其导引头同样是AESA类型,不仅可以在火后自主追踪,还能在被动模式下工作,有效对抗隐身目标。PL-15的速度超过了马赫5,末段机动性极强。近年来,中国在导弹技术上的迅猛进展,使得PL-15成为全球顶尖水平之一。比如,在2025年的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使用PL-15E导弹成功击落了印度的飞机,残骸被捡回后证实了该导弹的实战能力。
R-77M在许多方面追赶上了PL-15,射程相近,导引技术也类似,都采用了主动雷达和数据链。俄罗斯声称R-77M在对抗电子战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能够锁定低可观测的目标,这一点与PL-15相似。然而,从实战数据来看,R-77M在射程上的测试结果可能存在一些水分。例如,在高空情况下,迎头射击的最大射程可能仅为100公里左右,而PL-15的实战数据则更为可靠。比如,巴基斯坦曾用PL-15在2025年从本土发射,借助预警机的引导,成功击落了印度的拉法叶战机,同时自己的位置未被暴露。这一事件表明,PL-15的隐蔽性和远程打击能力十分突出。相比之下,尽管R-77M已经在乌克兰战场上亮相并用于拦截敌机,但由于实战数据尚不充分,其整体战斗力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要知道,空战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现代空战越来越依赖超视距导弹,谁能够首先锁定目标,谁就能获得战斗的主动权。过去,俄罗斯空军主要依赖R-77-1和R-37M导弹,后者射程超过300公里,但主要用于打击大型目标,如预警机。R-77M的出现,填补了中远程空空导弹的空白,使得俄罗斯的苏-35和苏-57战机更具竞争力。乌克兰空军现阶段仍在使用AIM-120C-5导弹,射程较短,因此面对R-77M的压力不小。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AIM-120D导弹射程为160公里,目前正在研发的AIM-260则主要用于对抗中国的PL-15。日本的AAM-4B导弹也使用了AESA雷达,但射程不如Meteor导弹远,而后者采用冲压发动机,射程比AIM-120D要长,但仍未配备AESA雷达。随着R-77M的加入,空战导弹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中国导弹的发展历程颇为曲折。早期中国依赖苏联的技术,先后购买了K-13、K-5等导弹,并引进了以色列的Python-3、意大利的Aspide等技术。苏联解体后,中国开始从俄罗斯引进导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PL-12导弹是2005年服役的转折点,采用了变推力发动机,射程可达100公里,优于早期的R-77。最终,PL-15的成功测试和服役,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的成熟,成为了全球顶尖的空空导弹之一。PL-15E的出口版本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尤其是在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冲突中,PL-15E的实际战绩引发了国际关注。
总体来说,俄罗斯的R-77M虽然在技术上略有滞后,但通过不断的升级和改进,已经在某些方面追赶上了中国的PL-15,并在乌克兰战场上展现出一定的实战优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空战的格局将越来越依赖智能化技术,导弹与预警机、数据链的结合将使得打击更加精准。俄罗斯虽处于技术发展的后阶段,但通过R-77M的引入,俄罗斯空军的作战能力无疑得到了提升,而中国的PL-15仍然是全球空空导弹领域的标杆。
发布于:天津市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