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玩过《战雷》中的海战部分,那么你一定见过那种结合了坦克炮塔和快艇舰体的海上轻型战舰。这样的设计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在火力和防护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平衡。尽管其舰体依旧像薄纸一样脆弱驰盈优配,炮塔的防护却有所加强,给战舰的生存能力提供了提升。
早在1925年,苏联海军便开始关注河用装甲炮艇的研发。到了1929年,中东铁路(KVZhD)的冲突暴露了河上舰艇在保卫边境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黑龙江流域,苏联与当时政治分裂的“东大”和逐渐向东北扩张的日本接壤,局势异常复杂。沙皇时期建造的舰艇在性能上和技术上早已过时,无法应对新的挑战。
因此,苏联的河用舰队急需一种新型的舰艇。幸运的是,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苏联的工业能力逐渐恢复并且提升,研发新型舰艇的条件也日益成熟。
展开剩余81%1931年11月12日,工农红海军(РККФ)司令部正式批准了在阿穆尔河建造两种型号装甲炮艇的技术任务。根据计划,较大的炮艇将配备两门76毫米火炮,安装在炮塔内;而较小的炮艇则会配备一门76毫米炮。两款炮艇还将配备两座7.62毫米的机枪炮塔。大型炮艇将采用双引擎,小型炮艇则配备单引擎。设计要求中,还要求大型炮艇的吃水深度不得超过70厘米,小型炮艇则要控制在45厘米以内。另外,为了方便铁路运输,所有炮艇的尺寸都需与铁路平台相匹配。
这些装甲炮艇的用途十分广泛驰盈优配,包括火力支援、打击敌军的渡河点、执行侦察任务、护送登陆部队、巡逻,甚至与敌方炮艇展开对抗。
到了1932年6月22日,技术任务被正式下达给了“列宁格勒内河船舶设计局”(Ленречсудопроект)。关键部件的选型也随之确定:采用ГАМ-34汽油发动机和来自T-28坦克的炮塔,搭配了КТ28型火炮。到当年10月,大型炮艇的“1124号工程”设计已经完成,随后小型炮艇的“1125号工程”设计也紧跟其后。这两项设计的首席设计师是尤利·尤利耶维奇·贝努阿,他不仅是著名建筑师尤利·尤利耶维奇·伯努瓦的孙子,还在苏联海军的装甲炮艇设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1933至1934年间,这些炮艇的生产订单被交给了戈尔基命名的第340号工厂,该厂位于泽列诺多尔斯克。借助于焊接技术的广泛应用,炮艇的生产很快进入了批量化阶段。
1124号工程的炮艇搭载了两座T-28坦克炮塔,每座炮塔配备了76毫米火炮和车载机枪。此外,舰桥顶部还配有一挺DT机枪。全艇装备了三挺DT机枪,且火炮的基础设计源自1927年型76毫米野战炮。炮艇的推进系统采用了两台米库林设计的ГАМ-34航空发动机,艇员总数为16人,其中包括艇长、首席机械师、机械师、八名炮手和机枪手,以及一名无线电员。
1937年4月,第一批28艘1124型装甲炮艇交付给了阿穆尔舰队。接着,红军总参谋部海军处为这些炮艇分配了战术编号,并按照不同舰队进行了划分。虽然炮艇的服役初期表现出一些问题,如高速航行时甲板常被水覆盖,影响作业效率,但通过加装防浪挡板等措施,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到1941年1月1日,已经建成了172艘不同型号的装甲炮艇。尽管如此,由于T-28炮塔的短缺,只有71艘完成了服役准备。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加速了炮艇的生产,许多原计划完成的艇只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战局的恶化和德军的迅猛推进,苏联失去了一些造船厂,导致造船生产受到了极大影响。此时,阿斯特拉罕成为了新的建造中心,尽管材料和设备都极为匮乏,工厂依然通过自力更生,完成了更多装甲炮艇的建造。
1942年,泽列诺多尔斯克的工厂已经掌握了装甲加工技术,成功改装了部分旧型航空发动机,提升了炮艇的作战能力。随着生产能力的逐步恢复,直到1944年,最后一批装甲炮艇才交付给海军。
总的来说,1124型和1125型炮艇的生产历程充满了挑战,但它们最终成为了苏联海军的重要装备,并在战争中为国家的防御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布于:天津市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