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最近报道,四川舰的雷达系统已经顺利完成安装调试,并且已经挂上了彩旗大赢家,预计很快就会进行海上试航。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完成安装调试后,四川舰的两个舰岛上至少安装了30面相控阵天线,这一密度甚至超过了福建舰,堪称其雷达系统的“强大升级”。
首先,来看一下前舰岛的雷达系统。该舰岛的桅柱上装有4个平面,配备了3组共12面相控阵天线,这种布置方式与055型驱逐舰非常相似。从现有资料来看,055型驱逐舰的桅柱上,三组雷达天线分别工作于X、L、C波段,即分别用四面天线组成三组相控阵雷达来实现多波段探测任务。因此,四川舰的这3组12面雷达天线很可能也会采用类似的波段配置,工作于X、L、C三波段,甚至可能进一步提升成三波段一体化雷达系统。
展开剩余79%那么,这三种不同波段的雷达具体有哪些作用呢?首先,X波段雷达,具有极佳的分辨率和跟踪精度,广泛用于精确火控引导、低空盲区补偿以及末端拦截等任务。它能够有效抑制低空目标的镜像效应,能够快速锁定高速小型目标,比如超音速反舰导弹等。接下来是C波段雷达,它的波长相对较短,因此具有比低频段雷达更好的方位分辨率,同时探测距离比X波段更远,主要用于中低空的高精度探测与近距离目标识别。以日本的30FFM护卫舰为例,其C波段雷达与S、X波段雷达相互配合,兼具了搜索与火控的双重任务。而四川舰的C波段雷达,能够有效弥补L波段精度不足以及X波段探测距离较短的劣势,进一步增强舰船的探测能力。最后是L波段雷达,这种雷达在反隐身能力上表现尤为突出。L波段的波长能够与隐形飞机的机翼和尾翼等结构产生共振,进而有效反射隐身目标的信号,因此非常适用于反隐身探测任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舰前舰岛上的背靠背双面雷达,虽然看起来是S/X双波段的雷达,但实际上很可能采用了单一的S波段雷达。虽然S波段的反隐身能力逊色于L波段,但其高精度和更远的探测距离,尤其适用于远程空中警戒和目标搜索。由于四川舰的背靠背雷达天线体积庞大、安装位置较高,因此其探测距离估计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能够有效监控高空飞行目标以及弹道导弹,为整个舰队提供全面的区域防空能力。
四川舰前舰岛雷达的布置方式与055型舰雷达相似,但前者用双面背靠背S波段雷达取代了四面阵的S波段雷达。除此之外,二者的C、L、X波段雷达天线的尺寸也有所差异,这表明四川舰的雷达系统走的是一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前舰岛雷达和主桅天线之间,四川舰还装有一圈类似福建舰“爆反”天线的设备,估计有8到10面天线。通常认为,福建舰上的“爆反”天线是电子战天线,用于对来袭导弹的制导系统进行干扰,但这可能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这圈天线应该是属于舰船的敌我识别系统(IFF),用于识别敌我目标。
至于后舰岛,它位于舰船尾部,底部装有8面相控阵天线,这些天线主要用于辅助探测,执行C波段的对海/空搜索任务,形成对整个舰船的全域覆盖。这些雷达主要负责探测舰载机起飞的情况,并且对于无人机、巡飞弹等小型目标具有高精度的探测能力,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准确锁定其轨迹,支持舰载无人机及固定翼飞机的空情信息反馈。
虽然后舰岛与前舰岛上的C波段雷达存在某种程度的功能重叠,但其主要用途不同。前舰岛的C波段雷达主要用于执行较为复杂的高精度探测任务,而后舰岛的C波段雷达则专注于为舰载无人机和固定翼飞机提供更为清晰的空情信息,提升舰船在复杂作战环境中的指挥与协调能力。
除了雷达系统的配置,四川舰还采用了先进的电力系统。为了支持舰上庞大的雷达天线和电磁武器,四川舰采用了2×21兆瓦燃气轮机与6×6兆瓦柴油机的动力组合,合计78兆瓦的总功率。尽管其功率略低于055型舰,但由于四川舰需要为多个系统提供电力,包括电磁弹射装置和大量相控阵雷达,它的电力系统必须更加高效,采用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来降低能量损耗。
从综合来看,四川舰的造价约为30亿美元,相较于福建舰仅为其三分之一。为了控制成本,四川舰在雷达天线的研发与制造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软硬件通用化,这使得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舾装。这也表明,四川舰虽然雷达系统强大,但在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成本与时间的因素,彰显了其灵活应对复杂作战需求的能力。
四川舰的设计与任务非常特殊,它不仅是一艘具有强大雷达系统的两栖攻击舰,更承担着具有较高任务弹性的角色。相比那些仅配备直升机的“准航母”,四川舰在两栖作战与对海、对岸打击方面表现得更加均衡与多功能。
发布于:天津市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